供奉4种族拿督公 四会街神诞最热闹
http://www.kwongwah.com.my/news/2010/04/11/111.html
二零一零年四月十一日 晚上六时二十二分
报道、摄影:蔡呈辉
(太平讯)提起四会街(炳隆村),年轻一代可能不会有特别的感党,甚至不知道它在哪里,但对于中老年人来说,它可是个响当当的名字,在60至70年代,这可是一个惹不起,叫人闻之色变的村落。
的确,当年有80余户住家的四会街盛名远播,私会党色彩浓厚,随着时光流逝,四会街从90年代末,私会党活动逐渐消退,一来是人口流失,再者是执法当局的严打。
据说,因其早年的帮会背景,来自香港的电影艺人陈惠敏及狄威也曾慕名而来一游,会一会这里道上的朋友。
四会街从何时开始成型,已难于考据,但推测也有超过百年历史,据田野文史工作者李永球的著作《移国》一书中指出,四会街原名是炳隆村,是早期商人何炳隆的产业,他原籍广东台山县,南来太平初期当木匠,后发迹成为承包商。
他购下了炳隆村的地段,在这里兴建了一间2层房屋,在附近另兴建5座"古力间"(劳工的住所),让从中国南来的同乡居住,何炳隆后期把这幅地出售,目前此村入口处一条街道,是以炳隆命名。
顾名思义,早年四会街的居民超过九成是四会人,70年代 的全盛时期居民人数约有800名,据老一辈居民说,60至70年代时期的四会街居民,多是从事洗琉琅,剪胶片及在烟草厂工作。
随着社会进步,经济逐渐繁荣下,村民的收入改善,他们陆续迁离到附近新村及新建的花园住宅区,后期这里的居民,大多数已不是四会人。
房子陈旧 杂乱无章
四会街的房屋都是木板,而且是一整排的,在1992年时发生一场火患,令居民闻火色变,如今大部份房子都已陈旧,一些空置,入眼是一片杂乱无章,与早期篷勃现象不可同日而语,目前只剩下十余户居民。
虽然当年盛况不再,这里还供奉着四位拿督公,每年庆典时相当热闹,许多已搬迁的居民也会回来参加游行及布施活动,一些政治人物也受邀主持开幕,使庆典生色不少。
四位拿督公是于1976年建立,是供奉4个种族,即华人,马来人,印度人及锡克人拿督公,由于村民曾中字,使四位拿督公的"声名远播",香火旺盛。
据了解,四会街地段是私人拥有,该村四周已经大事发展,前方是已建竣的大型政府诊所,后边靠近太平湖处也辟设一条交替路,在大势所趋下,四会街走入历史,似乎已是时间的问题。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